人工汇总和管理碳排放数据的效率低下,无法实现实时在线的碳排放监测;碳排放数据分散,依赖人工统计记录,数据质量监管认定难。
能源种类多,统计口径不一致,碳排放因子偏差大。盘查计算规则不统一,人工核算占比高,工作量大,计算准确性难保证。
对自身的碳资产不清楚,不知道如何利用,保值、增值;无法利用自身资源进行资产变现与交易投资。
缺乏低成本碳减排决策评价体系和方法论;节能改造方向不明确,碳排放数据专业性强且枯燥,无法直观体现减排成效。
对园区各场景的碳排放进行监测,并基于科学的核算模型进行碳资产盘查,辅助识别减排手段,达成降耗、减排、增效的目标,打造近零碳园区标杆。通过边缘智能设备连接能源、楼宇、办公等子系统,将能耗数据接入数字平台,助力园区在源头上优化绿色能源供给,终端上做好碳排放监测,过程中推动智慧管控升级,最终实现近零碳循环经济发展和绿色生活体验。以园区碳中和为目标,打造园区碳排放源数据采集、排放核算、资产盘查到碳中和策略的闭环。
碳源数据分析
对园区能耗活动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和统计分析,支持远程智能表计、三方数据接口、手工批量导入等采集方式。
碳足迹核算
引用国家层面出台的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及数据库,提供产品生产的碳足迹计算与追踪,为企业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提供数据支撑。
碳排核算管理
依据国家及行业监管要求构建碳排放基础数据库,管理各类碳排放计算因子、碳排放核算计量模型。支持进行版本管理,灵活配置。
碳交易管理
通过碳市场追踪、碳价分析等方式,为企业碳交易提供辅助决策参考,提升企业整体碳资产风险管理能力。
碳排统计分析
基于减碳计量模型,对园区减排数据进行实时监测、计量评估,生成碳排放报表、相应曲线和多维分析图标。
碳报告发布
识别排放单元和排放源,按模板定期生成碳排放报告,对园区的碳排放运营情况及时出具汇报材料。
碳排全景可视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数据采集、清洗形成碳排放主题库,采用BI工具对能耗、碳排情况进行分析,实现全域碳数据一屏掌控。
碳中和对策
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从绿电微网、监测核算、能耗优化、数据服务等多维度支撑园区双碳管理与实施。
智慧能源运维管控系统主要面向能源供给侧用户的光伏站、风电机、储能站、充电站、综合能源站、多能融合站等的场景的智能化运行、监控及维护,实现区域能源生产供应端的智慧能源运维。
园区能效管理系统采用数字物联等电力智能化技术,对企业、工厂、医院、园区、楼宇等用户的配用电以及分布式能源设备、人员、环境等进行全方位监控和管理,实现运行监控、能效管理、智能运维、能源协调、转供运营及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满足政府、电力监管部门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要求,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巡检过程进行智能化、标准化、强制性管控,以及对关键设备和区域实现定人、定点、定期、定方法、定标准地巡视检查,辅助巡检人员记录巡检数据并自动统计分析,使设备隐患、异常、突发状况及时得到发现和处理解决,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维护的经济性。
工业企业能效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化传感控制装置和能效管理云服务平台实现电能的监测分析、优化管理和协调控制;辅助用户提高用能效率及供电安全可靠性,降低用能成本,主动参与需求响应,并避免负荷越限延缓增容投入。促进节能减排和电能替代,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
系统通过感知控制设备及物联传感网络,实现园区范围内基础设施、环境、建筑、安全等方面的状态信息的采集、识别、监测和控制。结合三维建模和IBMS平台,打造灵活的智能化场景解决方案。通过时空权限,与业务、流程权限之间端到端的打通,进行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基于特定场景的智慧联动和管控,提高园区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园区环境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