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线路复杂,缺少自动化的监控系统,无法及时掌控开关状态、运行负荷、线路拓扑信息,配电实时状况不明,安全可靠性难以保障。
传统人工巡视抄录数据,无法监测全面、细节的能耗与碳排数据,难于量化分析诊断,无法为企业能效优化运行、节能减碳提供支持。
生产用能绩效按月度统计,峰谷用电、节能技术改造、内部能耗考核等机制不全,能源使用的管理体系不完善, 难满足精益管理的要求。
能源站房现场环境与设备繁多复杂,倒闸操作、停电检修、站房出入等运维环节依靠人的操作经验进行操作和管理,有效性难保障。
工业企业能效管理系统通过智能化传感控制装置和能效管理云服务平台实现电能的监测分析、优化管理和协调控制;辅助用户提高用能效率及供电安全可靠性,降低用能成本,主动参与需求响应,并避免负荷越限延缓增容投入。促进节能减排和电能替代,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
可视化电能管理
电能信息以图表形式清晰展示,一目了然;云服务支持Web浏览及APP便捷高效地访问查看,并可对接园区/企业管理系统实现定制化界面展现。
数字化运营对接
与用户生产、经营、运营等管理系统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对接,对各个部门、车间、产线、工艺、环节等进行用能分析、产品单耗、能源绩效等管理。
专业化能效分析
能源详细数据的查询分析。包括电力与电能质量分析、电力(负荷)分析、电量与电费分析、电能质量分析,用水/用气分析,能耗类比分析、能耗时比分析等。
实时性用能监控
通过硬件装置、就地监控软件及云端运行监控SaaS,对配电回路和重要用能设备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和管理,实时监控负荷及能源状况,必要时可同时实现保护和当地遥控操作。
智能化供需平衡
维持各模式下的能源与载荷动态平衡与优化,按负荷与电源优先级最大限度地保障供电质量和可靠性。自动调整设备运行作息以避峰趋谷,合理降低电费成本。
主动式需求响应
主动响应主站或调度对用户用电负荷的额定限制,实现供用电互动和谐调控和需求侧管理,自动支持区域能源协作、有序用电调峰需求,同时亦可获得需求响应补偿。
物联网云化平台
采用兼容开放的物联网云服务架构,利于数据共享及系统合作。公共信息与应用服务云平台,能源主管/服务机构与能源用户信息共享,多方协调互动。
边缘侧协同调控
与园区智能控制系统在边缘层通信对接,实现空调、照明、充电等楼宇智能电气负荷设施的协同调控,参与自动需求响应和有序用电管理,节能降本。
智慧能源运维管控系统主要面向能源供给侧用户的光伏站、风电机、储能站、充电站、综合能源站、多能融合站等的场景的智能化运行、监控及维护,实现区域能源生产供应端的智慧能源运维。
园区能效管理系统采用数字物联等电力智能化技术,对企业、工厂、医院、园区、楼宇等用户的配用电以及分布式能源设备、人员、环境等进行全方位监控和管理,实现运行监控、能效管理、智能运维、能源协调、转供运营及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满足政府、电力监管部门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电力需求侧管理的要求,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视频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巡检过程进行智能化、标准化、强制性管控,以及对关键设备和区域实现定人、定点、定期、定方法、定标准地巡视检查,辅助巡检人员记录巡检数据并自动统计分析,使设备隐患、异常、突发状况及时得到发现和处理解决,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和维护的经济性。
方案应用智能微网协调控制装置,集成光储充等新能源装备以及各种智能负荷设备或系统,实现分布式电源、储能和负荷的协调优化运行及安全稳定控制,使得微电网平衡稳定并高效经济地运行,促进分布式新能源的规模接入和消纳利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对园区各场景的碳排放进行监测,并基于科学的核算模型进行碳资产盘查,辅助识别减排手段,达成降耗、减排、增效的目标,打造近零碳园区标杆。通过边缘智能设备连接能源、楼宇、办公等子系统,将能耗数据接入数字平台,助力园区在源头上优化绿色能源供给,终端上做好碳排放监测,过程中推动智慧管控升级,最终实现近零碳循环经济发展和绿色生活体验。以园区碳中和为目标,打造园区碳排放源数据采集、排放核算、资产盘查到碳中和策略的闭环。